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专业介绍
嘉应学院
主要院系:
主要奖项:
- 学校介绍
- 专业介绍
- 生源地及学生数量
学校简介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6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22年的大专和19年的本科教育。学校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
学校占地面积108.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47亿元;藏书234.29万册,电子图书105.45万册,电子期刊4.94万册。现有教职工1764人,专任教师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25人、副高职称354人、博士170人、硕士716人。聘请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潘懋元、王佛松、陈志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018人、成教学生12174人,来自18个省(市、区)。现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省市共建、“新师范”建设、“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审核评估整改,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综合办学实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加强市校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梅州“创新驱动”发展,为实现转型发展、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风采
学校占地面积108.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47亿元;藏书234.29万册,电子图书105.45万册,电子期刊4.94万册。现有教职工1764人,专任教师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25人、副高职称354人、博士170人、硕士716人。聘请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潘懋元、王佛松、陈志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018人、成教学生12174人,来自18个省(市、区)。现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省市共建、“新师范”建设、“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审核评估整改,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综合办学实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加强市校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梅州“创新驱动”发展,为实现转型发展、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