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专业介绍
主要院系:
主要奖项:
- 学校介绍
- 专业介绍
- 生源地及学生数量
遵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2年2月由原开发区职高、原遵义市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原长征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合并三年来,成效显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效益逐年增长,
2005年元月,经教育部审批学校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特色: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结合为一体; 二是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力度大,制度齐全,管理严谨,激励、管理、监督三大机制运行良好;
三是实施“订单式”、“双元制”办学模式,实施经营性生产实习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
四是 致力于“六个一”工程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手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一手规范的钢笔字、一套标准的现代文明礼仪、一套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教育;
五是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诚信做人、勤奋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开展得好,学校的 “女子军乐团”是遵义市职业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六是实行“招生——培训——就业”承诺制,开展技能等级鉴定和短期培训,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学生动手能力强,“双证”率高,与全国多家就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毕业生就业率高。 该校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校重组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以适应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办学理念是:“高起点的定位,合理的专业结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优秀的管理队伍,注重塑造集团精神、集团形象和外向型、开放型的职业教育和多种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积极主动为遵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培养既有中职学历,又有适用性技术的中、初级劳动者和各类技术人才,推行中职生多学历教育。承担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提高区域和行业职工的岗位能力,抓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搞好区属各部门公务员和辖区内退伍军人、残疾人的计算机培训,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招收城镇、郊县因经济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农家子女进入该校学习,解决“农转非”户口问题,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积极为“三农”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 ,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职业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和创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做人、勤奋务实、奉献社会”的品德情操;推进初中后的教育分流,实施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探索“双元制”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做好各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推动劳动就业准入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加强教学改革,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及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为此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制订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校校联合办学。 对外交流:该校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商讨合作办学,1999年6月该校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2000年实现双方互访,并接受美国旧金山树华基金会对该校困难学生的资助,从而拓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半军事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每次大型的活动都要 亲自组织、亲自动手,把它作为学校的重大工作来抓。
三年来,该校的校园文化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这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是分不开的。学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健康的文体活动吸引人。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职业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开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美化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和文体等活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学校组建的“遵义市女子军乐团”,丰富活跃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成为遵义市职业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工作。抓好每年的运动会、“清明扫墓”活动、“五四”知识竞赛、“国庆演讲比赛”、“学生篮球赛”、“12·9”文艺汇演、军乐团训练等工作,用健康向上的各种文体活动去鼓舞学生和吸引学生。我们充分的利用校园文体建设这块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
学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