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招网 ! 客服电话:400-1661-591 手机版

当前你可能在: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专业介绍

广西大学

Guangxi University

主要院系:广西大学法学院

主要奖项:

  • 学校介绍
  • 专业介绍
  • 生源地及学生数量
学校简介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学校创办于1928年,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合并。1951年,与西江学院本科部合并。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1970年,广西劳动大学并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国立广西大学时期,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迈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获得评估通过,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占地面积2.16万余亩,其中扶绥农科基地(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面积1689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7.06亿元,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386万余册(件),电子图书595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82个。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有98个本科专业(2017年招生专业(类)64个,其中9个大类)。下设2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768人、全日制研究生8050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050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41998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3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12人,专任教师2070人。现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5个专业(领域)硕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等。有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1项,获得项目数居地方“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学校连续13年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西大学KAB创业俱乐部荣膺全国十佳。9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卢鹤绂、文圣常、施汝为、韩斌等8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还有许多校友成长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各行各业的专家、骨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现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人选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王巨丰教授主持的“大幅度降低雷击事故率、跳闸率和断线率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轻工过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梁恩维教授主持的“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辐射成份和物理起源”项目和石德顺教授主持的“水牛体细胞克隆和干细胞建系关键技术与机理的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唐纪良教授主持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理及其效应子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学校还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厅、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沈培康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已率先建成年产15吨粉体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余克服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4年以来连续对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珊瑚礁进行系统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国内唯一的第一手研究样品,对我国南海及沿海地区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甘蔗亩产“吨糖”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3项,主持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科技项目1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1件,发表ESI学科论文947篇、总被引频次654次,获专利授权量647项、在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排第43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4项。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东盟研究院入选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高校进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大学的发展,加大对广西大学的支持。2016年以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等多位领导来校视察,把广西大学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确立广西大学“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出“(广西大学)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广西高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排头兵,高端人才培养成长的排头兵”。2017年6月自治区审批印发《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2018年3月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的协议》,标志着学校进入以“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为主要目标和引领的新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早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
“211工程”建设学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学校创办于1928年,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合并。1951年,与西江学院本科部合并。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1970年,广西劳动大学并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国立广西大学时期,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迈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获得评估通过,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占地面积2.16万余亩,其中扶绥农科基地(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面积1689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7.06亿元,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386万余册(件),电子图书595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82个。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有98个本科专业(2017年招生专业(类)64个,其中9个大类)。下设2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768人、全日制研究生8050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050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41998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3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12人,专任教师2070人。现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5个专业(领域)硕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等。有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1项,获得项目数居地方“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学校连续13年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西大学KAB创业俱乐部荣膺全国十佳。9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卢鹤绂、文圣常、施汝为、韩斌等8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还有许多校友成长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各行各业的专家、骨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现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人选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王巨丰教授主持的“大幅度降低雷击事故率、跳闸率和断线率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轻工过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梁恩维教授主持的“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辐射成份和物理起源”项目和石德顺教授主持的“水牛体细胞克隆和干细胞建系关键技术与机理的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唐纪良教授主持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理及其效应子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学校还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厅、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沈培康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已率先建成年产15吨粉体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余克服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4年以来连续对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珊瑚礁进行系统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国内唯一的第一手研究样品,对我国南海及沿海地区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甘蔗亩产“吨糖”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3项,主持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科技项目1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1件,发表ESI学科论文947篇、总被引频次654次,获专利授权量647项、在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排第43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4项。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东盟研究院入选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高校进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大学的发展,加大对广西大学的支持。2016年以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等多位领导来校视察,把广西大学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确立广西大学“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出“(广西大学)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广西高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排头兵,高端人才培养成长的排头兵”。2017年6月自治区审批印发《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2018年3月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的协议》,标志着学校进入以“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为主要目标和引领的新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早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风采
返回列表
学院 本科专业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矿物资源工程、安全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轻工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广西大学农学院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
广西大学林学院 林学、生态学、木材科学与工程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广西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类(英语、翻译)、日语、泰语、越南语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广西大学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旅游管理
广西大学法学院 法学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言和经济学(中华商务文化方向)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国防生培养中的教育管理工作
广西大学东盟学院
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广西大学医学院 [20]  医学 
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 英语
返回列表

扫一扫关注医招网订阅号
每日推送最新招聘信息

扫一扫关注医招网公众号
最新资讯早知道

官方微信号:
yz400166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