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本部营院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五号。东依东二环路,西接朝阳门内北小街,南至南门仓胡同,北临平安大街。
1913年2月设立于设立天津,时为陆军军医学校附属医院,其历史源头为1902年创立的北洋军医学堂;1919年随同军医学校迁至北平。先后为东北军后方医院、平津卫戍医院、第二十九军后方医院和军政部北平陆军医院、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北平总医院等。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时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先后为华北军区北平陆军医院、华北军区北京总院、华北军区北京陆军总医院、华北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
2016年1月16日转隶陆军领导,4月7日更名为陆军总医院,5月5日正式挂牌。
2018年5月1日转隶联勤保障部队,归属解放军总医院管理;2018年11月2日,更名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20年7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儿科医学部在第七医学中心挂牌。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历史悠久、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是一所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医院是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院,第三、第四军医大学及多家地方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为百年医院,中心底蕴厚重、典型辈出、涌现出人民好军医华益慰、雷锋式的好军医胥少汀、当代雷锋孙茂芳、共和国卫士杨蓉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陈海花等模范人物,先后被全军评为医院建设、为部队服务、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被全国评为医保管理先进单位、百家改革创新医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心圆满完成抗美援朝、西藏平叛、西南边境自卫作战等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任务,参加邢台、驻马店、海城、唐山、汶川等地抗灾抢险救援和2003年首都抗击“非典”、2020抗击新冠疫情行动;2006、2010、2015年三次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与抗击埃博拉任务;参加历次首都阅兵医疗保障、“两会”医疗保障和“八〇二”演习、朱日和基地军演、2008奥运安保、“西域使命-2020”等联合战役实兵演习。成功救治“当代保尔”张海迪、患罕见肢体溃烂症的农家女孩杨晓霞、汶川灾区毁容女孩陈凤和中国驻马里、南苏丹维和部队6名受袭伤员等。
1990年中央军委批准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获评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医院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军文职人员工作先进单位”等,连续两年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持续8年为边远艰苦地区部队送医上门,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扬。
“高尚医德、高超医术”是中心的历史传承,也是内涵建设和医疗服务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中心广泛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承担国家和军队课题190项,资助经费7000余万元;获得国家、军队各类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3项。
中心儿科医学部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出生缺陷干预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军儿科研究所、军队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儿童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儿童内科和儿童外科四个亚专科以及儿科研究所、门急诊和六个派驻科室,共编制床位606张,拥有高职专家39名,医护人员1035名。儿科医学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儿童重症救治、儿童神经和血液肿瘤疾病诊治、儿童外科疾病诊治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救治超/极早产儿数量、儿童达芬奇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例数居国内之首,先后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固定翼飞机危重新生儿航空转运、体外膜肺支持下长距离危重患儿转运、国内首例自体心脏移植、国内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系统肿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军内首例儿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标志性技术,获得30项科研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1项。学科雄厚的实力为青年英才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中心现展开床位1500余张,下设55个科室,从业医护人员2000余人。拥有PET-CT、术中3.0核磁、CT、ECT、血管机、直线加速器、大孔径双螺旋CT、128排CT、数字胃肠机等大型医疗设备上千台,总价值近10亿元。
2016年,中心在原有基础上新建并投入使用了外科大楼和干部病房楼,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外科病房床位899张,干部病房床位260张),内设诊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等辅助用房,使医疗服务更加优质、便捷、高效。